在地新聞
走進工藝師的人生現場 南大戲劇系《傳藝轉生術》於南市博完成八場演出
.jpg)
▲南大戲劇系與在地國寶級工藝師合作,將真實生命經驗轉化為具張力的劇場畫面。(圖/南大提供)
視傳媒記者蔡清欽/台南報導
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再度攜手臺南市立博物館,邀集臺南多位傳統工藝國寶級藝師,推出全新博物館導覽劇場作品《傳藝轉生術》,於11月22日至25日自戶外延伸至館內空間完成八場演出。作品以戲劇形式回望工藝師的生命歷程,引領觀眾重新認識技藝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記憶與傳承精神。
.jpg)
▲南大《傳藝轉生術》於台南市立博物館完成導覽劇場演出,以戲劇形式轉譯臺南傳統工藝生命故事。(圖/南大提供)
校方指出,本劇由戲劇系資深教師王婉容親自編導,率領臺南大學研究生與大學生進行長期田野調查、深度訪談與故事採集,將多位工藝師傅生命史中的真實片段轉化為戲劇文本,聚焦「傳統工藝如何被學習、被傳承、被重新看見」的核心命題,使作品兼具人文厚度與藝術張力。
南大戲劇系《傳藝轉生術》以「戲劇導覽」為主要形式,融合陣頭表演、舞蹈肢體、現場互動與節奏鮮明的敘事安排,帶領觀眾走入工藝現場—刀鑿敲擊的節奏、繡線穿梭的細膩、紙紮翻飛的動感、木紋成形的溫度,在光影與行動之間,勾勒出臺南工藝所蘊藏的勤勞、堅持、信念與創造力。
.jpg)
▲南大戲劇系學生於演出中結合陣頭與肢體表演,帶領觀眾走入工藝師傅的日常節奏與工作情境。(圖/南大提供)
這次製作匯聚多位臺南代表性國寶級藝師—蔡德太師、蔡友誠師、嚴東誠師、劉進文師、吳文進師等人親自指導學生,分享珍貴的工藝技法與生命經驗;同時也邀請臺南劇場界專業的舞台、燈光、服裝設計師與編舞家共同參與,使作品展現完整而成熟的跨領域創作能量。此外,南大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亦同步推出以「傳藝」為主題的創新版畫作品展,在高實珩院長帶領下,藉由當代視覺語彙回應傳統工藝精神,形塑「展覽 × 導覽 × 劇場 × 工藝」的多重感官體驗,拓展博物館藝術教育的可能性。
《傳藝轉生術》透過沉浸式、跨媒材的藝術語言,引領觀眾重新理解「工藝」不只是技藝,更是一代代生命與信念的累積與延續。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以長期深耕在地、結合教學與創作實踐的專業能量,帶領學生走入真實場域,將田野調查、劇場創作與文化傳承緊密扣合,不僅為博物館導覽劇場開啟新的觀看方式,也讓臺南傳統工藝在南大戲劇系與新世代的共同創作中,持續轉化、流動並延伸其文化生命力。